十九大,我想对你说
——统计17-3团支部团日活动
本次团日活动主题为十九大,统计17-3团支部特举行研读十九大,我想对十九大说什么,我想为十九大画什么主题活动。部分作品如下。
肩负青年使命,共筑中国力量
在首都的高校就读,尤其是在大学第一年就赶上中国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会议,让我更迫切地想用心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十九大精神。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中,我总是抱着“躬逢盛世”的自豪的喜悦,怀着一腔想为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型的祖国努力学习,有能力为她贡献力量的热血。
接下来我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作报告时的顺序,浅谈我自身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和感悟。
在确定了大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后,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十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我仔细研读了每个方面的成就,发现有的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人民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等;有的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主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等;有的使我们的党更加富有生命力——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有的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的祖国一步步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使中国梦一天天地照进现实。
接着,党没有回避我们面临的困难和跳战。在这当中,国家从宏观角度指出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问题交织增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党和国家仔细研究和分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后的结果。同时,这些问题的提出,也将对党和国家的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有这样的气魄去承认不足之处,甚至做出庄严承诺去努力解决这一切,并制定一系列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我想,这样的政党才有可能越过陈树文教授告诉我们的“塔西佗陷阱”,也让这样的国家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的潜在威胁时,做出正确的决定,带领着她的人民上下一心,最终能傲然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基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党提出我国历史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仅是两句简单的描述,这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努力,带领一代代心怀赤忱的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出的我们现在的伟大祖国。
我国历史发展的有了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也给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发展的行为做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即我们党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也是实现伟大梦想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事业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信在人民重托,历史选择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体中华儿女一定能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接下来是十九大报告尤其重要的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为内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两个百年目标实现过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各个方面向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道路。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坚持的一项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心中人民。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一千多字的讲话中,他就19次提到了人民。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更重要的”和“最重要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他治国理政的亮丽主线、也是唯一主线。
在报告的第四部分党对我国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两个目标,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的战略目标中的内容,实践证明,我们党对于国家的建设一直是坚持脚踏实地的思想,既要勇往直前,又要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党也在向全体中华儿女以及全世界庄严履行神圣的承诺。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逐步“强起来”,相信,也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他光荣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切,当然更需要青年人一代一代地,努力坚持下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报告时,不仅对8000多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指示,更是对我们青年一辈人提出了殷切期盼。无论是在之前的“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还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都深深地触动着我,让我在面临困难和跳战时有足够的信心和信念坚持下去。
虽然有的术语由于受阅历的限制我暂时还不太能理解,但是,一想到有一群群不同行业的中华儿女在以这份报告为蓝本,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干,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就顿时感到心安,并且想加快锻炼自己的能力,接受祖国赋予我,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

以我之眼,观五位一体新格局
十九大已经落下帷幕,认真看过报告内容之后,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最是让我内心澎湃。
经济建设板块的标题是这样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的六小部分总领分别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可否认这其中有许多我读不懂的专有名词,但是仅是理解意思还是可以的。这其中,我看到的,领悟到的是国家在全方面重视经济建设,国家看到了偏远地区的相对落后状态,国家看到了山区农村仍有贫苦现象,因此,经济建设中国家早已把他们放上心头。这,怎能不令人动容?
谈到政治建设,我的国家依旧令我自豪,民主给了人民,人民始终是党的牵挂,这份自党成立以来便建立起来的情感,或许早已渗入祖国的河山。
而另有一种存在是伴随着岁月流淌深入祖国骨髓的,也就是文化了。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古今为轴,我们古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多少年沉淀下来的令世人惊叹的文化,我们怎能不传承?怎能不骄傲?而如今,无论城市或是乡村,又都有各自的区域文化,无论汉族或是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各方各面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现代化下的新兴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下的文化强国。我们怎能不自信?这样的一种文化,是深入灵魂的,如此,也可感受到文化建设之美了。
而最符合现代发展,最值得称赞的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了。就个人而言,从我的家乡到北京,从我的眼前所观到媒体勾勒出来的世界,生态,的确应该被重视起来了。从多久以前呢?当工业开始在世界另一个角落兴起,到现在如此一个发达的世界,自然为我们承受了太多,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原本清澈的小河因人类而很浑浊,我也相信这样的小河绝不仅仅是一条。我们为那些本不该承受这些的自然生命感到悲伤,但同时也庆幸,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倡导绿色发展;解决环境问题,一步一步把变糟糕的环境重新变成美好的样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守护我们的家园不再受到伤害;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人人重视生态。这,的的确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读十九大报告,看到的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读出来的是国家日渐强大的征程,领悟到的是我,一位大学生如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想,这,亦是人生的一道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