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有你陪伴
——走访沙河镇敬老院暨进行班级建家活动
时2017年4月14日,2017级社会与心理学院17社会2支部在“芮+”导师王崧涵学长的带领下,于沙河镇敬老院开展了一次以“民生·养老”为主题的实地调查。学生们通过走访养老院、与老人相伴,有了良多感悟。实践之后,二班同学还进行了本学期的班级建家活动,聚餐唱K,满载欢声笑语而归。
实践·走访沙河镇敬老院
沙河镇敬老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安济东街56号,是一个红砖的院子,附近是一处拆迁区,所以周遭环境较差,拆迁残余的石块几乎随处可见,居民们也索性就将生活垃圾一并倒在废墟上,风一吹,空气中就会夹杂一股酸臭味,不巧,实践当天风正起大。

上午十点多,同学们就差不多都赶到了敬老院。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位看似三十出头的男性工作人员,一进门,两侧墙上赫然写的一个算式:(100-80)×12(1+1)÷24=20天;一句话:我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格外夺人眼球。正对大门的萧墙上是一幅简单的壁画,“福”字格外抢眼。敬老院还算整洁,格局似乎并不大,萧墙后面便是两栋宿舍楼、一个娱乐活动室围成的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个小花坛,种的是大葱,花坛近旁几棵龙爪树还没抽芽。
随后,我们见到了院长,院长是一位看起来略上年纪、很友好的女士,她帮助我们临时调整了我们被北方的大风吹乱的计划——女生到老人们的卧室里陪老人聊天,男生则跟着给我们开门的那位工作人员去打扫为老人新装修的房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初与我们见面的还有一位短白发的老奶奶,拿着一个小盆很热情地唱歌,没有听众;还有一个骑着一辆改造了的三轮自行车的男人,向我们一行人投来好奇目光。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男生女生各自分工。一边是默默服务,打扫卫生,让老人们能尽快入住新房;一边是陪同老人,说笑逗唱,让老人们开心。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或是从劳动中,或是从聊天之中,了解到了老人们的身境和心境,对“民生·养老”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走时,大门两侧墙上的那个算式、那句话又一次引人注目,而我们一行人经此一遭,对“20天”、对“老去”似有了不止形而上学的理解:我们是青春的幼兽,踏足初春,见得了草长莺飞,觅得了春风留迹;而老人们如失翼的老鸟,囚于笼中,孤独等待一日三餐、春去春来,看得十里春风却不如与子女相伴。
班级建家·朋友干杯
今天风有点大,阳光有点刺眼,路途有点遥远,但时值我们“社会人”相识相爱班级建家第221天纪念日,正好适合张开血盆大口吃自助(听说有人为了吃自助烧烤连早饭都没舍得吃)
朋友,cheers!

当然,也适合扯开破锣嗓子唱歌唱到让人怀疑人生

其实,上面的都很小case,不跟我玩三国杀,谁知道我猪佩奇有多社会

社会学类17-02班是一个有点“传奇”的班级——全班都是“社会人”!!!

其实,第221天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是在这一天我们一如往昔,不羁欢笑,不吝光阴,陪伴彼此左右。有人感慨过:同学间的情谊是最真实的。我亦愿如此,第221天之后,社会学类17-02班会何去何从,实不可期,但愿各位能记住曾经你我皆是踏风少年,一起看过秋风卷起落叶,一起看过一场迟到的冬雪,一起寻过十里春风,we are 伐木累forever.
本次实践暨班级建家活动顺利完成,我们在实践中触及养老的现实,共情老人们的真实感受,了解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在班级建家中了解彼此,收获了友谊,春风十里,我们会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