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远征之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记中金发16级团支部周末社会实践

20161030日星期一上午8时,16级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团支部在“芮+”导师何楚玉、胡雪松以及15级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学术实践部的带领下分成四个小组以西单,鸟巢,南锣鼓巷和什刹海为起点出发,围绕“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的中心,随机向商家、外地游客、当地居民和大学生进行采访,询问他们的看法。品味北京文化的独特韵味,细究北京文化的发展传承历程,思考老北京文化传承对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发扬和启示。

西单组经过总结统计,对于外来文化冲入北京,大多数被采访者认为中外文化可以和谐共处,交流融合。对于北京新型商业区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冲突,分歧较为明显,一些受访者认为为了发展经济,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的传统建筑不得不拆除。

南锣鼓巷组的成员发现大多数北京居民视北京胡同、四合院、灰墙为北京的传统符号,对老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更多的人对于现代化趋势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当地商户也持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图为南锣鼓巷小组成员进行采访

什刹海小组参观了宋庆龄故居,什刹海街巷,团员们咀嚼了朴实的京味生活,领略了老北京的历史变迁、风俗民俗和古建筑特色。通过采访,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人们认为北京的现代化带来了更高的生活水准、全新的生活理念,同时,他们也表达出对老北京文化的担忧,期待更完善的保护措施、更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教育传承。

图为什刹海小组的合照

鸟巢、水立方组的同学了解到大家都认为现代北京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在体育方面、人文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老前辈的喜悦之情尤为明显,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应该扩散,而不是集中于某些地区。

图为鸟巢组成员整理采访资料

图为全体成员在天安门广场的合照

最后全体同学在天安门广场集合,互相交流了收获与感受。通过这次内城四门之行,我们对传统与现代的对碰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们不能单纯的固守传统的,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应当两者兼顾,寻求一种最完美的融合,或许才是当下真正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讨论传统与现代,何去何从。

撰稿人:“芮+”导师何楚玉、胡雪松
 

神马中财 - 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