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十三陵设计之美,探建筑实用细节

 

11.06,又是一个慵懒的周末,然而报名参加周末社会实践的八名同学却早早起床,收拾好东西,在“芮+”导师张涵的带领下准备前往明长陵、定陵——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

 

九点四十分,小组成功抵达长陵。

 

                                                                                                 
      队员在定陵合照

 

 

随后小组成员进入了陵园内,正式开始了这次实践。一墙之隔,似乎就是两个世界,园内红墙绿石,两边有数不清的古树,正前方是棱恩门。之前的冷风似乎也在帝王之气的震慑下消散了。

 

长陵是三陵地上建筑的代表,定陵是地下陵墓建筑的代表。

 

                                                                                                 
         建筑外观

 

进入祾恩殿,小组中工程的同学刘璐瑶运用刚学习的知识对殿中建筑榫卯结构和房顶进行了分析。祾恩殿是祭祀永乐帝后的地方,最为雄壮,其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但是为了保护它不受游人破坏,已经在木柱外围设置屏障。

 

                                                                                         
                      对称之美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开放地宫的的,我们进入了它的地宫,参观了地下的建筑。小组同学分析长长弯曲的石梯通往地下,长是因为地宫较深,弯是因为可以节省空间。

 

                                                                                         
                        地宫

                                                   

 

同时,在地上观察到了他们的排水系统,龙头,当下雨的时候,从龙嘴里会喷出水,形成千龙齐喷的景象。房瓦的形状、路上的环绕水沟、石地板上的孔、地底的桥行结构都是用来疏通积水的。

 

                                                                                         
               阶梯

本次实践我们着重分析十三陵建筑的:避雷设计的多重作用、排水系统和细节设置、梁上榫卯结构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一陶稼轩同学负责拍摄,去拍发现建筑的设计美,拍有对称的建筑与壁画。其他同学都去积极采访,探索建筑的实用功能。拍摄几十张特色风格建筑照片。

 

                                     

 

一路观察一路采访,周末的游客稀少,所以采访的人不多。

 

                                                                                         
采访

 

采访对象1:一位外国旅游团的导游

观点:明十三陵的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非常值得一看。建筑的木材、壁画都是难以复制的。房屋的架梁椽沿、榫卯结构无论从实用性还是美观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建筑的建造中没有使用一颗钉子,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这都是独一无二的。

 

采访对象2:中国一名游客

观点:明十三陵的建筑十分雄伟,修建时应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上的壁画、雕刻十分精美大气非凡,体现出皇室的尊贵。明十三陵的建筑群依山而建,有地上的稜恩殿,有地下的宫殿,这体现出陵墓建筑和其他皇家建筑的不同。

 

采访对象3:一位在十三陵工作了小三十年的环卫工

观点:十三陵自然景色四季景观各有特色,春天万物复苏,夏天欣荣青翠,秋天树叶发黄,冬天银装素裹。在谈及十三陵这几十年间大的修整时她表示,修整是有的,但十三陵整体建筑风格没有变化,其独有的历史氛围也没有变化,十三陵作为中国陵墓的代表建筑群,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采访对象4:两名外国游客

观点:十三陵毕竟是陵墓,对中国的陵墓很感兴趣。

 

采访对象5: 一位男工程师

第一次参观古建筑,但可以明显感受到建筑群所蕴含的厚重肃穆。古建筑存留的不多,而保存完整的更是少。依山而建的地理位置不仅体现古代下至市井上达皇宗对建筑风水一说的推崇,也给十三陵真正的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自文革以后国家对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是很令人高兴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石碑砖瓦留下了很多的人为刻痕,这些细节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解决的方案。

 

下午两点,小组结束了所有的参观,带着慢慢的收获回到了学校。实践中不仅运用到专业知识来分析,还感受了明代的历史和文化。

撰稿人: “芮+”导师张涵  

 

 

神马中财 - 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