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到实践中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校团委自5月20日启动“逐梦百年正风华·青春永远跟党走”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组队申报。6月23日下午,我校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一院一品”项目论证会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4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凌云,中国青年网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龙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林可、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崔睿以及校内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论证会并进行专题点评。共同参与实践项目交流论证的还有全校27个“一院一品”项目的领队老师、校团委书记班子和全体专职团干部。项目论证会由校团委书记高杨主持。
项目论证会场
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全校共有3597名师生组建了459支团队进行项目申报,最终产生27个“一院一品”项目、127个校级立项项目,256个院级立项项目。为提升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代表性,进一步树立我校社会实践品牌,增强实践育人实效,校团委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在今年新设了由中层领导干部、专业课教师、专职团干部、辅导员带队的“一院一品”项目,以打造“一个学院一个品牌”的社会实践精品,并选取其中的典型项目在实践前进行深度论证。
论证会上,朱凌云副校长指出,实践项目论证是一场多学科的头脑风暴,给予了社会实践学科学理上的多元支撑,使我校实践育人工作呈现出了一个新的气象。社会实践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实践对象的过程中,将朴素的团队情感升华到国情、民情的高度,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形塑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认识自己,最终实现从“我是谁”到“我想要成为谁”的教育哲学层面的思考。朱凌云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社会实践要能够真正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频共振,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真民生,悟真感情,获得真知灼见,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螺旋上升;二是中财大作为“研究型大学”,老师们要带着学生去共同研究社会最关注的真问题、深问题,为学生塑造更大的格局和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成为思辨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人,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三是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起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世界的共情,培养学生利他的价值观念;四是期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能够将带队实践反哺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升职业认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朱凌云肯定了点评专家的真知灼见,要求校团委吸纳好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社会实践组织机制,打造好“一院一品”,打造出“一校一声”,不断积累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传播力,可持续、可延展的中财大社会实践品牌,引领更多的学生走向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经济社会主战场。
“百年初心·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专题中共进行了五个“一院一品”典型项目论证。财政税务学院团委副书记赵港亿就实践项目《深入财税一线,重走红色征程》、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边雅静就实践项目《重温党史寻赤色,继往开来展芳华——以四地红色史迹为实践对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徐颖就实践项目《“秀水红船依旧,时代精神永恒”——关于“红船精神”在浙江各地的彰显和传承的调研》、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孙玲就实践项目《对话党史——两代人的照片时光之旅》、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宋一民就实践项目《寻百年之迹,觅龙马之声——基于时间轴中重要时间节点从校史角度走近党史》分别进行了陈述。中国青年网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龙龙从“传播”的角度予以点评,建议实践团队要挖掘实践地和实践对象的小故事,打造融媒精品。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崔睿分享了从实践项目陈述中获得的三点启发,学正主题方向、学通实践内容、学活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静建议实践项目主题需要更加聚焦,表达需要更加精准,故事挖掘需要更加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董良杰提出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党史和专业的结合,注重样本容量的代表性和历史传承的严谨性。
项目陈述
专题点评
“百年风采·青春绽放奉献之花”专题论证中,保险学院副院长王丽珍阐述了实践项目《“防控疫情,保国安民”后疫情时代关于保险业的贡献及保险公司基层防疫常态化模式的探究——基于多组实习活动的深入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李瑞琴对实践项目《助力绿色冬奥,提倡“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绿色办奥”五地联合宣讲活动》进行了陈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林可从教育学实践育人的角度点评指出,本专题所需要的项目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项目,要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与世界对话。教务处副处长李季认为本专题的实践项目很好地结合了观察调研和行业交流,要注重可持续性,对实践品牌进行长期性塑造。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王修晓建议实践项目要注重专业性和思政教育意义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市场行为背后的家国情怀。
项目陈述
专题点评
“百年征程·共绘乡村振兴画卷”专题进行了三个典型项目论证。经济学院讲师赵扶扬对实践项目《河流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沙河生态治理为例》进行了陈述。信息学院团委书记吕一琪阐释了实践项目《“土地流转绘擘画,乡村振兴谋新篇”——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流转与乡村振兴新模式调研》。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裴若楠对实践项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红色基因与产业发展调研》进行了介绍。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冯俊波结合学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整体工作,评价了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也为校地对接提供了支持。经济学院副教授何召鹏建议实践主题应该更加具体化、精细化,带着课题去调研。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伟从社会实践的初心谈起,指出乡村调研要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常远作为“一院一品”项目领队教师代表从实践的高度和深刻性、访谈对象选取、调研方案设计和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项目陈述
专题点评与实践项目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先后十余次与青年座谈、给青年群体回信,从方法、目的、要求等不同侧面论述了青年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成才、如何在实践中成才等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打造“实践感强”的育人模式,课堂由“教师独角戏”转变为“师生大合唱”,真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一院一品”实践项目正是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亲自领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师生大合唱”。校团委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组织运行机制建设,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与学生成长发展深度融合,将社会实践建设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