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要求,落实习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中财大青年投身实践、服务家乡发展。今年寒假我校开展“财经报国 青年有为”2025年“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百余支实践团队及个人于场馆展陈之间,探索历史的深邃脉络,感受红色文化的炽热力量。
一、微课对话峥嵘岁月,青声激荡红色基因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校团委“青春红旅队”以“财韵铸魂,红脉传薪”为主题,前往上海、天津、重庆、成都、北京五地开展红色精神实践探索之旅,用青春脚步丈量历史的深厚底蕴,用青年宣讲传递红色精神的磅礴伟力。成员们驻足上海一大会址前,以“行走的课堂”感悟信仰的力量,深刻体悟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在民族蒙难时奋起反抗和不懈奋斗的斗争精神。在天津觉悟社旧址,成员们结合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深情讲述了觉悟社成员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光辉事迹。走进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成员们将红岩英烈们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娓娓道来,激励大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拼搏、砥砺前行。置身成都博物馆的大后方展区,成员们以“抗战大后方,民族脊梁”为主题,生动回顾了抗战时期大后方人民为支援前线、保家卫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在北京中国航空航天博物馆,成员们以“逐梦蓝天,强国有我”为主题,展现了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勇攀高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讲武堂前忆峥嵘,思政课中育担当。保险学院“京财赤子滇峰行”实践团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以“沉浸式学历史”为主线,拍摄主题视频《武堂前忆峥嵘,思政课中育担当》,在红色热土上探寻历史与青年的精神共鸣。在百年历史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内,团队以拍摄思政课宣讲视频为契机,展开了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当队员站在朱德元帅展柜前解读军事笔记时,几名游客驻足聆听;讲解中国远征军行军装备细节时,更吸引了参观者加入了实践团队的讨论。团队成员聚焦朱德、叶剑英等将帅的成长足迹,从展品细节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镜头语言与同期声的结合,视频《武堂前忆峥嵘,思政课中育担当》以“青言青语”串联历史与现实,展现当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思考。

蒲城古韵铸初心,合阳红脉启新城。法学院在京兵马俑巡回演出队走进蒲城县博物馆与合阳县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多元融合的文物学习与理论宣讲。在蒲城县博物馆中,队员们详细了解了石斧石刀、凤冠官服等珍贵文物,铜铁铸雕、胡人驯狮等雕刻艺术;在合阳县历史文化博物馆中,队员们回顾过去的峥嵘岁月,深入学习了红缨枪、扁担绳等红色文物,深刻了解了抗日小苏区的红色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合阳不断发展的故事。这不仅让我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给予我们深厚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家乡建设中。
二、视角重构精神坐标,足迹丈量信仰之路

感悟革命初心,铭记香山历程。财政税务学院“2501”寒假实践团队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进行实践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五个主题展厅,通过观看珍贵文物、影像资料,了解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通过聆听讲解、记录场景,体悟革命先辈们为中华民族解放独立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以史为镜,可知荣辱、同进退;以史为鉴,可懂事理、明方向。团队将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计划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参与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将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投入学习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的青春力量。

重温抗战岁月,传承川渝精神。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川三甲”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博物馆和重庆白公馆,开展了一系列以“青春笃行・红韵领航”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川渝地区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堡垒,无数英雄儿女在此谱写了壮丽篇章。团队透过红色文物,深度挖掘其背后川渝地区先辈们在抗战烽火岁月中的英勇事迹:他们或毅然决然奔赴硝烟弥漫的前线,在枪林弹雨中与敌殊死搏斗,用热血捍卫国土;或坚守后方,夜以继日生产物资、救护伤员、传递情报,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一系列感人故事都被团队精心融入宣讲视频,以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筑牢革命精神根基。

重温烽火岁月,感悟英烈精神。财政与税务学院“蜀韵薪火”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市烈士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宣讲之旅。踏入馆内,“历史回溯——烽火岁月中的成都英烈”展区率先映入眼帘,成员们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为起点,凭借详实的史料生动讲述了英烈们为追求民主共和而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移步“和平年代——建设时期的英雄赞歌”展区,成员们以文字为经、图片为纬,绘声绘色分享了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本地英雄们扎根工厂一线、深耕农田沃野,将青春奉献给国家建设、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功绩的生动故事。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与应急救援之光”展区,成员们重温了军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添薪助力,用“青言青语”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以青春之我续写红色华章。
三、步履丈量红色印记,笔触勾勒生态蓝图

探寻文化脉络,弘扬民族精神。保险学院绵阳寒假社会实践队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溯源实践活动。踏入大禹文化博物馆,团队沉浸于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中,目之所及,历史文物、民俗展品琳琅满目,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通过系统梳理大禹文化脉络及其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产业经济价值角度出发,为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探寻路径、建言献策。团队借助新媒体平台,将所见、所闻、所感以推文和视频的形式引发文化共鸣,让更多人感受到大禹文化的魅力。在此次实践中,团队还走进北川中学,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为当地学生们普及大禹文化与财经知识,以青春的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之路,用智慧与热忱书写财经报国篇章。

实践探寻徽风皖韵,助力生态文化传承。社会与心理学院访皖寻迹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安徽马鞍山、宣城、宿州等地留下了青春奋斗的足迹,多维度开展实践活动。马鞍山的薛家洼生态园内,成员们仔细研究园内陈列的文物与资料,梳理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脉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员们精心准备宣讲内容,在博物馆及文化馆内开展生态理念宣讲,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让生态保护意识在基层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他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介绍,了解城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要点,并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分析生态园旅游市场供需,提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宣城宣纸文化园等场所,探究文化与生态齐头发展的可能性。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课”中,中财大学子们收获颇丰。他们将感悟化作涓涓细流,流淌于字里行间。
来自校团委“青春红旅队”的李郑敏:
作为青年宣讲人,这个寒假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我深深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在宣讲过程中,我尝试用年轻人的视角解读红色精神。当我讲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时,看到游客们往往会停下脚步;当我分享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时,感受到现场涌动的青春力量。这让我明白,红色精神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命力。这次宣讲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精神不是简单的复述历史,而是要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用行动诠释红色精神,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参观大禹文化陈列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勇气,更传递了一种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特别是在看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时,我深受触动。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从大禹精神中汲取力量,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川三甲”实践团队的冉贝:
参与红色宣讲实践,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从前期查阅革命历史资料、撰写讲解稿,到实地拍摄,我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在纪念馆里,当我面对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时,仿佛能触摸到革命先辈的奋斗脉搏。录制过程中,我不断调整语气和情感,力求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传承。这次实践让我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作为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
来自财政税务学院“2501”寒假实践团队的马晓楠:
香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节点。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指挥了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在这里,筹备了新中国的成立,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香山精神,正是在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孕育而生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香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学习中,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奋刻苦,追求卓越;在生活中,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香山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于红色场馆淬青年赤忱
以宣讲之声传红色基因
承信念如炬照征途
燃热情若潮涌新程
中财青年怀揣赤子之心奔赴祖国各地
用脚步丈量山河广袤
用眼睛洞察时代脉动
以红色文化为指引
以实践探索为路径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在红色沃土中追寻初心印记
于实践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