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新疆区委学校工作部、新疆学联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我校“天山渔宝”实践团队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 祖国行’”新疆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青年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在我校教师黄丽娜的指导下,来自统计与数学学院的“天山渔宝”实践团队深入新疆伊犁河谷开展社会实践,以“水产兴农”为切入点,走访伊宁市、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三地企业、村庄、社区,调研当地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模式。访民情、汇民声、聚民情,团队成员通过推动直播助农、研学策划、设计宣传物料等方式拓宽河谷对虾销路,缓解散户渔民发展难题,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贡献中财大青年的智慧与方案。实践项目受到当地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评价,相关事迹获中国青年网、新疆共青团等媒体报道。团队以产业赋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



学生实践感悟:
经济统计学22 张菡:亲历这次社会实践全程,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在困难中得到锻炼:探讨选题、制定活动方案时,如何将创新注入实践,吸引“政-企-校”关注,达到助力家乡产业的初衷;对接企业,邀请合作时,如何“营销”自身,让计划不绝于纸上,使当地实实在在受惠;实地调研时,面对信息出入,如何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一重重困难解决下来,算是真正面对面、硬碰硬地与社会完成“初次碰撞”。摆脱学生思维,我将成本-效益纳入活动可行性的考量;尝试有效沟通,我摆脱我本位,去思考对方需要什么而非我有什么;时刻心怀感恩,对提供帮助的老师、政企工作人员、受访者真挚道谢。很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以中财学子的身份回到家乡贡献绵薄的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23 姚政宇:在新疆伊犁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政策蓝图,更是需要青年躬身入局的生动实践。最触动我的是与养殖户的交流。伊河谷青虾基地负责人从“门外汉”到养殖能手的蜕变,折射出边疆群众敢闯敢试的精神。而天蕴企业负责人提到的融资难、保险缺失等问题,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更精准的政策支持。我们团队通过助农直播、文创设计、研学策划等行动,虽力量微薄,却真切感受到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价值——当我们为养殖户设计的导航海报被采纳,当直播中观众对新疆冷水鱼的认可不断刷屏,那种“被需要”的幸福感,正是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
双培金科22 穆清华:2024年的暑假,我参与了伊犁渔业振兴实践,收获颇丰。在前期准备期间,我们通过学术数据库等多渠道搜集资料,学习电商运营等知识并参加技能培训,分析乡村振兴、农村电商等议题,结合实地考察选定尼勒克县天蕴三文鱼基地为主调研地,察布查尔县南美白对虾基地为辅助调研点。在实践过程期间,我们组织村民座谈会和企业访谈会,开展助农直播推广水产品,运营社交媒体账号,设计宣传物资。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助农直播,在这一任务中我负责直播带货。助农直播虽粉丝增长不多,但观众的积极互动给了我信心。看到内容受关注,我深感传播的力量。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让我明白渔业振兴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我愿继续助力伊犁渔业发展,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魅力,并在探索与奉献中寻找人生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