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京文化,品味时代精神——记国货16-1周末社会实践活动

415日早,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16-1团支部在团支委的带领下分组开始了这次的周末社会实践活动。

为探寻北京胡同背后的历史,其中有两组穿梭在北京传统与现代交融之所——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中大大小小的胡同交错纵横,经历了重新的装修,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气质的同时,又增添了现代化的店铺。

顺着小巷,大家沿途观赏传统建筑。还品名俗,老北京的折扇、鼻烟壶、吹糖人、手制陶瓷壶,均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一组怀着敬佩的心情参观了齐白石大师的故居和郭沫若大师的故居。

首先他们来到了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的故居,院子里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注视着前来参观的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似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谈不上仙风道骨,只是拄着拐杖,微微佝偻,可依然能感受到这位大师身上的铮铮傲骨。

穿过小院,走进后人为纪念大师而开的陈列馆。齐白石大师的作品数不胜数,他笔下的世界,既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又有生机勃勃的植物,既有小人物的生活,又有家国的情怀。参观展馆后,对齐白石大师确实是知之愈多敬之愈深。


 

接着这个小组又来到了郭沫若故居。进入故居首先看到的也是一座雕像,他抱膝而坐,眺望着远方,仿佛在思考。与他对立而视,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大师身上的书卷气息。

通过参观郭沫若的纪念馆,对这位笔耕不辍、硕果累累的大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经他翻译的外国名著数不胜数,受他编译的中国古籍更是不胜枚举。

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不计其数,而且种类繁多,涵盖诗歌、散文等等。

他还受邀创作诗词,且为不同的人题词。

他不仅仅是个传达知识的编译者,更是一位创造知识财富的创作者。


 

最后的一组队员参观了宋庆龄故居。

踏入正门,映入眼帘的是箑亭周围的一片牡丹,让人顿生古朴,典雅之感。登上箑亭,坐在亭中石凳上感受当年宋庆龄同志品茗沉思,心系家国的情怀。瑰宝亭旁伫立着雕刻有国之瑰宝四个遒劲有力大字的石壁,这四个字代表了毛泽东对宋庆龄同志的高度赞扬。整座住宅大气端庄,庭院深深,芳华一览,依旧遗留着宋庆龄同志生活的气息。

走进宋庆龄生平展厅,了解到她和孙中山先生“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千古爱情佳话,钦佩于他们夫妻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奋斗。当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时,宋庆龄先生又一次勇敢的站出来,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国际援助;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又成立了“中国福利会”,把对少年儿童的培养视作不可等待之事。

“假如一切事情从头再来,我还是愿意同样的生活”,宋庆龄先生恳切之言让人感受到其操比金石,节励冰雪的品质,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最后支部全体成员来到了见证北京新旧交替历史轨迹的景山公园。

踏入景山公园,大家爬上了万春亭,在这个最高点俯瞰故宫。

与大家以往在故宫中参观的感受不同,这次更为直截了当地被故宫的雄伟壮阔震撼到,在为故宫整齐却又庄严的设计感到敬佩的同时,仿佛触摸到了一座座建筑的背后那些厚重的历史。

 

在景山公园,这次周末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带给大家的感慨良多,收获颇丰。不仅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古建筑背后那些厚重的历史底蕴,而且了解到了名人们的历史事迹,学习了他们令人敬佩的品质精神,这些都帮助支部全体成员进一步地感受北京这个城市所独有的魅力。

神马中财 - 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