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必有税,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和税收来源之一,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大的税种。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人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我国新一轮个税改革吸引了各方关注和讨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国际税收16班的同学们就此进行了社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社会调研,个税改革座谈会及个税改革研讨会。
2017年4月2日,国税16社会实践小组一行人来到昌平万科商场进行现场实地问卷调研,上午10点左右,在万科大门处,在组长赵慧同学领导下,我组针对万科广场实际情况,分成三队,每队负责两层,每组四人,进行分发问卷和实地采访。朱崇滔、韩明昊小队对各家商店展开了地毯式的探访,但是一楼的顾客往往行色匆匆,尽管问了许多人但是却只有少数的人愿意填写问卷,二楼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不过穷则思变,四人一合计便主动转战负一楼餐厅超市区,果然获得斐然的成绩。赵慧小队负责3,4楼。首先,她们向比较空闲的店员发放问卷,与其交流个税改革与现实收入的问题。然后,她们向在饮品站休息的人群发放问卷,询问不同职业的人对个税改革的看法。更可喜的是,许多顾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留待深入探讨研究。而五六楼的小组以坐在旁边休息的人群为主,在休息的人群里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上午调查结束后,短暂的午饭过后,同学们又前往负一层趁饭点再次采访了多名顾客。
4月6号,下午2:00国税16的社会实践小组在学院楼7号楼312教室召开了“个税改革”问题解答会,这次答疑会不仅有芮+导师潘钰婷学姐,小组成员全部参加,而且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杨龙见老师。
会议一开始,组长赵慧和芮+导师分别向班主任杨龙见老师说明选择“个税改革”为本次社会实践主题的原因和目的,一是因为选择这个的人相对较少;二是因为这个主题跟我们专业联系比较密切。其主要目的是不仅让我们了解个税改革,而且要向普通群众宣传个税知识,鼓励他们关注个税改革。
接下来就由班主任针对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收入界线设置不合理,未将免征额3500(4800)考虑进去;没有涉及到身份、年龄等问题(比如港澳台身份的人的免征额为4800;60岁上下的免征额会有所不用;工资薪金与劳动报酬应该分开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不同。通过这次讲解,我们也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并积极学习老师传授的经验。
随后班主任耐心解答同学事前提出的有关“个税改革”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很好地给同学们解决了疑惑。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解决了一位被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告诉她产生不同的原因,同时,组长赵慧也将老师的回答传达给了那位被采访者,这个事情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了解个税改革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会议即将结束时,班主任肯定了我们对社会实践的热情,并且给我们以后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组长赵慧也对社会实践的后期工作进行了安排。此次社会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同学们在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的前提下,积极向老师学姐寻求帮助,不仅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通过线下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4月10号晚八点半,国税16周末社会实践的全体成员在主教404展开个税改革的线下研讨会。此次会议既是对此前的活动策划,实地调研的全面总结与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全体成员通力合作的规划与展望。
首先,团支书赵慧简略总结了此前的活动,并简要对今后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使我们未来的安排更加合理与协调。随后大家展开了对于具体报告的设想。韩明昊同学大胆提出了假想增值税免征额变动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引起了小组成员激烈的争论,大家放飞思路展开想象,研讨会气氛欢乐。随后大家集思广益,将未来撰写报告的重点放在对于个税改革发展的时间轴,个税及改革知识普及以及调查问卷的切入点与数据分析上。刘传域同学分享了调查问卷的分析数据结果,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接受调查人群中对个税改革问题了解一般的人居多,不了解的人较少,密切关注自己每月上缴个税的较少,不关注的居多;大多数人对于个税高低情况缺乏明确的态度,可见个税与个税改革的宣传与普及势在必行,让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收入去向的意识。后来同学们又对接下来工作进行讨论,并对于请班主任邀请名家进行讲座的可行性综合现在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小组成员对之前问卷设计和问卷实地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反思与总结。魏馨悦同学希望今后我们的实践中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我们的问卷发放所选商场地点存在人流量过少,时间选择在清明节也值得思考,对于完成问卷的质量,她提出虽然不乏热心填写问卷的人,但由于试卷的专业性问题和题目数量的设置以及部分题目缺乏选项设置让我们的数据有效性有所下降。金雨露同学指出对于退休金征税这一问题,我们在商场里并未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也让我们对调研地点的选取积攒了经验。
最后,赵慧同学做了本次研讨会的总结,凝聚了同学们的观点并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期望,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