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从南锣鼓巷的开发和改造看北京城区古建筑的未来

 

实践背景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 ,也是正在高速发展的现代都市。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旨在以南锣鼓巷为例研究现代发展进程中对老北京遗址的保护与改造。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由文物、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及其格局共同构成了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如何保护,又如何将其与现今的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一直是备受争议和关注的问题。而从去年10月起,南锣鼓巷开始进行改造。改造成果到底如何?信管16的实践小组亲自去一探究竟。

(芮+导师与团支书进行相关讨论)

 实践过程  

   56日上午,本次实践活动的信管小组在芮+导师陈娟的带领下,从沙河校区出发,乘地铁前往南锣鼓巷进行实践。小组成员选择以实地考察为主,查阅资料为辅的形式进行考察研究。    

   (出发前往南锣鼓巷的实践小组)  

1.信息收集:进行实地考察前,小组成员通过在网络上查阅南锣鼓巷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以及南锣鼓巷地区改造与更新实践的历史背景、促发原因、改造与更新的过程,和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2.参观民俗文化馆:南锣鼓巷改造以后新增加了民俗文化馆等公益设施,民俗文化馆的前身是低端的小吃店,而现在汇集了全国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进行展示。但小组成员参观后觉得其与全国其他景点的文化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文化馆的内涵和底蕴仍然不足,老北京的文化特色十分欠缺。  

   (正在参观的同学们)  

3.参观齐白石故居:与巷外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齐白石故居很是清静。参观时,小组成员偶遇到了一个参观团。带队的导游身着民国风的小马褂,用老北京话吆喝着,还有模有样地给孩子们演绎怎么吸引顾客的注意来卖画。导游扯着嗓子喊和伏着身子讲解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欣慰地感慨道,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地传承着老北京文化。  

4.随机采访:为进一步了解人们对于改造的看法,小组成员对商铺的掌柜和员工进行了随机的采访。一位印玺铺的老板娘,她在南锣鼓巷已经开店十多年,见证着它的变迁。她坦言道,南锣鼓巷只有保持它原有的风貌,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而以前引入的大量小吃铺和饰品铺极大地破坏了南锣鼓巷的特色,这一年的改造也并没有很到位。虽然小吃店和饰品店减少了,传统工艺铺增多了,但与改造前还是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要真正找回南锣鼓巷的特色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实践感想

   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老北京的遗址与文化,思考如何对该遗址进行保护与改造以及如何去更好地发扬古遗址的魅力,而对于南锣鼓巷以至更多老北京遗址日后的发展同学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将实践中的感想和收获融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让它创造更大的价值。

  (实践小组的合照)  

 

 

神马中财 - 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